戴德 《大戴礼记》(节选)

中原文化经典汇要2017-09-07

   [作者] 戴德(生卒年不详),字延君,梁(郡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)人。西汉今文礼学“大戴学”的开创者,人称“大戴”,也称太傅《礼》。曾任信都王刘嚣的太傅,汉宣帝时立为博士。与侄子戴圣同师从后苍学《礼》,后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,编成《大戴礼记》八十五篇,与戴圣《小戴礼记》同立学官。

大戴礼记(节选)

据北周卢辩《大戴礼记注》本

  [解题] 《大戴礼记》,又名《大戴礼》《大戴记》,今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所收的为北周卢辩注本,共十三卷三十九篇。即卷一:《王言》《哀公问五仪》《哀公问于孔子》《礼三本》;卷二:《礼察》《夏小正》;卷三:《保傅》;卷四:《曾子立事》《曾子本孝》《曾子立孝》《曾子大孝》《曾子事父母》;卷五:《曾子制言上》《曾子制言中》《曾子制言下》《曾子疾病》《曾子天圆》;卷六:《武王践阼》《卫将军文子》;卷七:《五帝德》《帝系》《劝学》;卷八:《子张问入官》《盛德》;卷九:《千乘》《四代》《虞戴德》《诰志》;卷十:《文王官人》《诸侯迁庙》《诸侯衅庙》;卷十一:《小辨》《用兵》《少闲》;卷十二:《朝事》《投壶》;卷十三:《公冠》《本命》《易本命》。

礼三本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一。礼三本,即文章开篇所言的“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;君师者,治之本也”。文章阐述了“礼”的本源及用途,继而归纳为:“礼始于脱,成于文,终于隆”。此篇与《荀子•礼论》的部分内容相较,在文字稍有出入而已。或是摘抄于《荀子•礼论》,《史记•礼书》无疑采取《荀子•礼论》或这篇文章。

  礼有三本: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;君师者,治之本也。无天地焉生?无先祖焉出?无君师焉治?三者偏亡,无安之人。故礼,上事天,下事地,宗事先祖而宠君师,是礼之三本也。

  王者天太祖,诸侯不敢坏,大夫、士有常宗,所以别贵始,德之本也。

  郊止天子,社至诸侯,道及士大夫,所以别尊者事尊,卑者事卑,宜巨者巨,宜小者小也。故有天下者事七世,有国者事五世,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,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,待年而食者不得立宗庙,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,积薄者流泽卑也。

  大飨尚玄尊,俎生鱼,先大羮,贵饮食之本也。大飨尚玄尊而用酒,食先黍稷而饭稻粱,祭哜大羮而饱乎庶羞,贵本而亲用也。贵本之谓文,亲用之谓理,两者合而成文,以归大一,夫是谓大隆。故尊之尚玄酒也,俎之生鱼也,豆之先大羮也,一也。利爵之不卒也,成事之俎不尝也,三侑之不食也,一也。大昏之未发齐也,庙之未纳尸也,始卒之未小敛也,一也。大路车之素幭也,郊之麻冕也,丧服之先散带也,一也。三年之哭不文也,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,县一罄而尚拊搏,朱弦而通越也,一也。

  凡礼始于脱,成于文,终于隆。故至备,情文俱尽;其次,情文迭兴;其下,复情以归大一。天地以合,四时以洽,日月以明,星辰以行,江河以流,万物以倡,好恶以节,喜怒以当,以为下则顺,以为上则明,万变不乱,贷之则丧。

礼察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二。礼察,即察礼,详审礼。文章从开头到“倍死忘生之礼众矣”,与《礼记•经解》篇所载相同;自“凡人之知”以下,又与《汉书•贾谊传》相同。文章的主旨在说明礼的重要在于收取长远的功效。

  孔子曰:“君子之道譬犹防与?夫礼之塞,乱之所从生也;犹防之塞,水之所从来也。故以旧防为无用而坏之者,必有水败;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,必有乱患。”故昏姻之礼废,则夫妇之道苦,而淫辟之罪多矣;乡饮酒之礼废,则长幼之序失,而争斗之狱繁矣。聘射之礼废,则诸侯之行恶,而盈溢之败起矣。丧祭之礼废,则臣子之恩薄,而倍死忘生之礼众矣。

  凡人之知,能见已然,不能见将然。礼者,禁于将然之前;而法者,禁于已然之后。是故法之用易见,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。

  若夫庆赏以劝善,刑罚以惩恶,先王执此之正,坚如金石,行此之信,顺如四时;处此之功,无私如天地尔,岂顾不用哉?然如曰礼云礼云,贵绝恶于未萌、 而起信于微眇,使民日从善远罪而不自知也。孔子曰:“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无讼乎。”此之谓也。

  为人主计者,莫如安审取舍。取舍之极,定于内;安危之萌,应于外。安者,非一日而安也;危者,非一日而危也;皆以积然,不可不察也。善不积,不足以 成名;恶不积,不足以灭身。而人之所行,各在其取舍。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,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;刑罚积 而民怨倍,礼义积而民和亲。故世主欲民之善同,而所以使民之善者异。或导之以德教,或欧之以法令。导之以德教者,德教行而民康乐;欧之以法令者,法令极而民哀戚。哀乐之感,祸福之应也。

  我以为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,与汤武同。然则如汤武能广大其德,久长其后,行五百岁而不失;秦王亦欲至是,而不能持天下十馀年,即大败之。此无佗故也,汤武之定取舍审,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也。易曰:“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之千里。”取舍之谓也。 然则为人主师傅者,不可不日夜明此。

  问:“为天下如何?”曰:“天下,器也。今人之置器,置诸安处则安,置诸危处则危;而天下之情,与器无以异,在天子所置尔。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,禽兽草木广育,被蛮貊四夷,累子孙十馀世,历年久五六百岁,此天下之所共闻也。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,德泽无一有,而怨毒盈世,民憎恶如仇雠,祸几及身,子孙诛绝,此天下之所共见也。夫用仁义礼乐为天下者,行五六百岁犹存;用法令为天下者,十馀年即亡;是非明敩大验乎?人言曰:‘听言之道,必以其事观之,则言者莫妄言。’今子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,教化之不如刑罚。人主胡不承殷周秦事以观之乎?”

夏小正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二。夏小正,即记载夏朝农事渔猎和经济生活的历书。小正,指农事渔猎和经济生活,是相对于国家的祭祀和战争的“大正”而讲的。汉戴圣《礼记•礼运》说:“孔子曰:‘我欲观夏道,是故之杞,而不足征也,吾得夏时焉。’”汉郑玄注:“得夏四时之书也。”宋朱震《汉上易传》卷中也说:“《夏小正》者,夏后氏之书,孔子得之于杞者也。”也就是说,《夏小正》为夏朝遗典,是孔子最早在杞国(今杞县)得到的。其内容由“经”和“传”(解释部分)两部分组成,分别记载了一年十二个月的物候、气象、星象和包括农耕、渔猎、采集、蚕桑、畜牧等有关生产事项。“经”可能是夏代流传下来,经孔子订正;而传,可能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撰的。但书中没有“百工之事”的记载。这正是当时社会分工还不发达的反映,也恰恰表明其产生年代的古老。所以说,此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。

  正月:

  启蛰。

  言始发蛰也。

  雁北乡。

  先言雁而后言乡者,何也?见雁而后数其乡也。乡者,何也?乡其居也,雁以北方为居。何以谓之?生且长焉尔。“九月遰鸿雁”,先言遰而后言鸿雁,何也?见遰而后数之,则鸿雁也。何不谓南乡也?曰:非其居也,故不谓南乡。记鸿雁之遰也,而不记其乡,何也?曰:鸿不必当小正之遰者也。

  雉震呴。

  呴也者,鸣也。震也者,鼓其翼也。正月必雷,雷不必闻,惟雉为必闻之。何以谓之雷?则雉震呴,相识以雷。

  鱼陟负冰。

  陟,升也。负冰云者,言解蛰也。

  农纬厥耒。

  纬,束也。束其耒云尔,用是见君之亦有耒也。初岁祭耒,始用畅也。其曰“初岁”云者,畅也者,终岁之用祭也。言是月之始用之也,初者,始也。或曰:祭韭也。囿有见韭。囿也者,园之燕者也。时有俊风。俊者,大也。大风,南风也。何大于南风也?曰:合冰必于南风,解冰必于南风;生必于南风,收必于南风;故大之也。

  寒日涤冻涂。

  涤也者,变也,变而暖也。冻涂者,冻下而泽上多也。

  田鼠出。田鼠者,嗛鼠也,记时也。农

  率均田。

  率者,循也。均田者,始除田也,言农夫急除田也。

  獭献鱼。

  獭祭鱼,其必与之献,何也?曰:非其类也。祭也者,得多也,善其祭而后食之。“十月豺祭兽”,谓之“祭”;“獭祭鱼”谓之“献”;何也?豺祭其类,獭祭非其类,故谓之“献”,大之也。

  鹰则为鸠。

  鹰也者,其杀之时也。鸠也者,非其杀之时也。善变而知仁也,故其言之也,曰“则”,尽其辞也。鸠为鹰变,而之不仁也,故不尽其辞也。

  农及雪泽。

  言雪泽之无高下也。

  初服于公田。

  古有公田焉者。古者先服公田,而后服其田也。

  采芸。

  为庙采也。

  鞠则见。

  鞠者,何也?星名也。鞠则见者,岁再见云尔。

  初昏参中。

  盖记时也。

  斗柄县在下。

  言斗柄者,所以著参之中也。

  柳稊。

  稊也者,发孚也。梅、杏、杝桃则华。杝桃,山桃也。

  缇缟。

  缟也者,莎随也。缇也者,其实也。先言缇而后言缟者,何也?缇先见者也。何以谓之?小正以著名也。

  鸡桴粥。

  粥也者,相粥之时也。或曰:桴,妪伏也。粥,养也。

  二月:

  往耰黍,禅。

  禅,单也。初俊羔助厥母粥。俊也者,大也。粥也者,养也。言大羔能食草木,而不食其母也。羊盖非其子而后养之,善养而记之也。或曰:夏有暑祭。祭也者,用羔。是时也,不足喜乐,喜羔之为生也而记之,谓羔羊腹时也。

  绥多女士。

  绥,安也。冠子取妇之时也。

  丁亥万用入学。

  丁亥者,吉日也。万也者,干戚舞也。入学也者,大学也。谓今时大舍采也。

  祭鲔。

  祭不必记。记鲔,何也?鲔之至有时,美物也。鲔者,鱼之先至者也。而其至有时,谨记其时。

  荣菫、采繁。

  菫,采也。繁由胡,由胡者,繁母也。繁,旁勃也。皆豆实也,故记之。

  昆小虫抵蚳。

  昆者,众也,由魂魂也。魂魂也者,动也,小虫动也。其先言动而后言虫者,何也?万物至是动,动而后著。抵,犹推也。蚳,螘卵也,为祭醢也。取之则必推之,推之不必取。故言推而不言取。

  来降燕。

  乃睇燕乙也。降者,下也。言来者何也?莫能见其始出也,故曰“来降”,言“乃睇”何也?睇者,眄也。眄者,视可为室者也。百鸟皆曰巢,突穴又谓之室,何也?操泥而就家,入人内也。

  剥鱓。

  以为鼓也。

  有鸣仓庚。

  仓庚者,商庚也。商庚者,长股也。

  荣芸,时有见稊,始收。

  有见稊而后始收,是小正序也。小正之序时也,皆若是也。稊者,所为豆实。

  三月:

  参则伏。

  伏者,非亡之辞也。星无时而不见。我有不见之时。故曰伏云、

  摄桑。

  摄而记之,急桑也。

  委杨。

  杨则花,而后记之。

  ?羊。

  羊有相还之时,其类??然,记变尔。或曰:?,羝也。

  螜则鸣。

  螜,天蝼也。

  颁冰。

  颁冰者,分冰以授大夫也。

  采识。

  识,草也。妾、子始蚕。先妾而后子,何也?曰:事有渐也,言事自卑者始。

  执养宫事。

  执,操也。养,长也。

  祈麦实。

  麦者,五谷之先见者,故急祈而记之也。

  越有小旱。

  越,于也。记是时恒有小旱。

  田鼠化为鴽。

  鴽,鹌也。变而之善。故尽其辞也。鴽为鼠变,而之不善,故不尽其辞也。

  拂桐芭。

  拂也者,拂也。桐芭之时也、或曰: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。

  鸣鸠。

  言始相命也。先鸣而后鸠,何也?鸠者鸣,而后知其鸠也。

  四月:

  昴则见。

  初昏南门正。南门者,星也。岁再见。壹正,盖大正所取法也。

  鸣札。

  札者,宁县也。鸣而后知之,故先鸣而后札。

  囿有见杏。

  囿者,山之燕者也。

  鸣蜮。

  蜮也者,或曰,屈造之属也。

  王萯秀。

  取荼。

  荼也者,以为君荐蒋也。

  秀幽。

  越有大旱。

  记时尔。

  执陟攻驹。

  执也者,始执驹也。执驹也者,离之去母也。陟,升也。执而升之君也。攻驹也者,教之服车,数舍之也。

  五月:

  参则见。

  参也者,伐星也,故尽其辞也。

  浮游有殷。

  殷,众也。浮游,殷之时也。浮游者,渠略也,朝生而莫死。称“有”何也?有,见也。

  鴂则鸣。

  鴂者,百鹩也。鸣者,相命也。其不辜之时也,是善之,故尽其辞也。

  时有养日。

  养,长也。一则在本,一则在末,故其记曰“时有养日”云也。

  乃瓜。

  乃者,急瓜之辞也。瓜也者,始食瓜也。

  良蜩鸣。

  良蜩也者,五采具。

  匽之兴,五日翕,望乃伏。

  其不言“生”,而称“兴”何也?不知其生之时,故曰“兴”,以其兴也,故言之“兴”。五日翕也。望也者,月之望也。而伏云者,不知其死也。故谓之“伏”。五日也者,十五日也。翕也者,合也。伏也者,入而不见也。

  启灌蓝蓼。

  启者,别也,陶而疏之也。灌者,聚生者也。记时也。

  鸠为鹰。

  唐蜩鸣。

  唐蜩者,匽也。

  初昏大火中。

  大火者,心也。心中,种黍、菽、糜时也。

  煮梅。

  为豆实也。

  蓄兰。

  为沐浴也。

  菽糜。

  已在经中,又言之是何也?时食矩关而记之。

  颁马。

  分夫妇之驹也。

  将闲诸则。

  或取离驹纳之则法也。

  六月:

  初昏斗柄正在上。

  五月大火中,斗柄正在上,用此见斗柄之不正当心也,盖当依依尾也。

  煮桃。

  桃也者,杝桃也。杝桃也者,山桃也。煮以为豆实也。

  鹰始挚。

  始挚而言之,何也?讳杀之辞也,故言挚云。

  七月:

  秀雚苇。

  未秀则不为雚苇,秀然后为雚苇,故先言秀。

  狸子肇肆。

  肇,始也。肆,遂也。言其始遂也。其或曰:肆杀也。

  湟潦生苹。

  湟,下处也。有湟然后有潦;潦而后有苹草也。

  爽死。

  爽也者,犹疏也。

  苹秀。

  苹也者,马帚也。

  汉案户。

  汉也者,天汉也。案户也者,直户也,言正南北也。

  寒蝉鸣。

  蝉也者,蝭(‘虫’加‘樂’)也。

  初昏织女正东乡。

  时有霖雨

  灌荼。

  灌,聚也。荼,雚苇之秀,为蒋褚之也。雚未秀为菼,苇未秀为芦。斗柄县在下则旦。

  八月:

  剥瓜。

  瓜也者,畜瓜之时也。

  玄校。

  玄也者,黑也。校也者,若绿色。然妇人未嫁者衣之。

  剥枣。

  剥也者,取也。

  栗零。

  零也者,降也。零而后取之,故不言剥也。

  丹鸟羞白鸟。

  丹鸟也者,谓丹良也。白鸟也者,谓蚊蚋也。其谓之鸟者,何也?重其养者也。有翼者为鸟。羞也者,进也,不尽食也。

  辰则伏。

  辰也者,房星也。伏也者,入而不见也。

  鹿人从。

  鹿人从者,从群也。鹿之养也,离群而善之。离而生,非所知时也,故记从,不记离。君子之居幽也,不言。或曰:人从也者,大者于外,小者于内率之也。

  鴽为鼠。

  参中则旦。

  九月:

  内火。

  内火也者,大火。大火也者,心也。

  遰鸿雁。

  遰,往也。

  主夫出火。

  主夫也者,主以时纵火也。

  陟玄鸟蛰。

  陟,升也。玄鸟者,燕也。先言陟而后言蛰,何也?陟而后蛰也。熊、罴、貊、貉、鼶、鼬则穴,言蛰也。

  荣鞠树麦。

  鞠,草也。鞠荣而树麦,时之急也。

  王始裘。

  王始裘者,何也?衣裘之时也,

  辰系于日。

  雀入于海为蛤,盖有矣非常入也。

  十月:

  豺祭兽。

  善其祭而后食之也。

  初昏南门见。

  南门者,星名也。及此再见矣。

  黑鸟浴。

  黑鸟者,何也?乌也。浴也者,飞乍高乍下也。

  时有养夜。

  养者,长也。若日之长也。

  玄雉入于淮,为蜃。

  蜃者,蒲卢也。

  织女正北乡,则旦。

  织女,星名也。

  十有一月:

  王狩。

  王狩者,言王之时田也,冬猎为狩。

  陈筋革。

  陈筋革者,省兵甲也。

  啬人不从。

  不从者,弗行。于时月也,万物不通。

  陨麋角。

  陨,坠也。日冬至,阳气至,始动,诸向生皆蒙蒙符矣,故麋角陨,记时焉尔。

  十有二月:

  鸣弋。

  弋也者,禽也。先言鸣而后言弋者,何也?鸣而后知其弋也。

  玄驹贲。

  玄驹也者,螘也。贲者,何也?走于地中也。

  纳卵蒜。

  卵蒜也者,本如卵者也。纳者,何也?纳之君也。

  虞人入梁。

  虞人,官也。梁者,主设罔罟者也。

  陨麋角。

  盖阳气且睹也,故记之也。

曾子立事

  [解题] 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四。曾子立事,即曾参关于君子立身行道的事。曾参,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。文章阐述了君子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的问题。此篇可谓字字珠玑,对于今天的人们修身养性、说话行事,乃至观察问题,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
  曾子曰:“君子攻其恶,求其过,强其所不能,去私欲,从事于义,可谓学矣。

  君子爱日以学,及时以行,难者弗辟,易者弗从,──唯义所在。日旦就业,夕而自省思,以殁其身,亦可谓守业矣。

  君子学必由其业,问必以其序,问而不决,承闲观色而复之,虽不说,亦不强争也。

  君子既学之,患其不博也;既博之,患其不习也,既习之,患其无知也;既知之,患其不能行也;既能行之,贵其能让也;君子之学,致此五者而已矣。

 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,微言而笃行之,行必先人,言必后人,君子终身守此悒悒。

  行无求数有名,事无求数有成;身言之,后人扬之;身行之,后人秉之;君子终身守此惮惮。

  君子不绝小,不殄微也;行自微也,不微人;人知之,则愿也;人不知,苟吾自知也;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。

  君子祸之为患,辱之为畏,见善恐不得与焉,见不善恐其及己也,是故君子疑以终身。

  君子见利思辱,见恶思诟,嗜欲思耻,忿怒思患,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。

  君子虑胜气,思而后动,论而后行,行必思言之,言之必思复之,思复之必思无悔言,亦可谓慎矣。

  人信其言,从之以行,人信其行,从之以复;复宜其类,类宜其年,亦可谓外内合矣。

  君子疑则不言,未问则不言,两问则不行其难者。

  君子患难除之,财色远之,流言灭之,祸之所由生自孅孅也,是故君子夙绝之。

  君子己善,亦乐人之善也;己能,亦乐人之能也 ;己虽不能,亦不以援人。

  君子好人之为善,而弗趣也,恶人之为不善,而弗疾也;疾其过而不补也,饰其美而不伐也,伐则不益,补则不改矣。

  君子不先人以恶,不疑人以不信;不说人之过,成人之美;存往者,在来者,朝有过,夕改,则与之;夕有过,朝改,则与之。

  君子义则有常,善则有邻;见其一,冀其二;见其小,冀其大;苟有德焉,亦不求盈于人也。

  君子不绝人之欢,不尽人之礼;来者不豫,往者不慎也,去之不谤,就之不赂;亦可谓忠矣。

  君子恭而不难,安而不舒,逊而不谄,宽而不纵,惠而不俭,直而不径,亦可谓知矣。

  君子入人之国,不称其讳,不犯其禁,不服华色之服,不称惧惕之言。故曰:与其奢也宁俭,与其倨也宁句。

  可言而不信,宁无言也。君子终日言,不在尤之中;小人一言,终身为罪。

  君子乱言而弗殖,神言弗致也,道远日益云。众信弗主,霒言弗与,人言不信不和。

  君子不唱流言,不折辞,不陈人以其所能;言必有主,行必有法,亲人必有方。

  多知而无亲,博学而无方,好多而无定者,君子弗与也。君子多知而择焉,博学而算焉,多言而慎焉。

  博学而无行,进给而不让,好直而俓,俭而好(‘亻’加‘室’)者,君子不与也。

  夸而无耻,强而无惮,好勇而忍人者,君子不与也。

  亟达而无守,好名而无体,忿怒而为恶,足恭而口圣,而无常位者,君子弗与也。

  巧言令色,能小行而笃,难于仁矣。嗜酤酒,好讴歌巷游,而乡居者乎?吾无望焉耳!

  出入不时,言语不序,安易而乐暴,惧之而不恐,说之而不听,虽有圣人,亦无若何矣。

  临事而不敬,居丧而不哀,祭祀而不畏,朝廷而不恭,则吾无由知之矣。

  三十、四十之间而无艺,即无艺矣;五十而不以善闻矣;七十而无德,虽有微过,亦可以勉矣。

  其少不讽诵,其壮不论议,其老不教诲,亦可谓无业之人矣。

  少称不弟焉,耻也;壮称无德焉,辱也;老称无礼焉,罪也。

  过而不能改,倦也;行而不能遂,耻也;慕善人而不与焉,辱也;弗知而不问焉,固也;说而不能,穷也;喜怒异虑,惑也;不能行而言之,诬也;非其事而居之,矫也;道言而饰其辞,虚也;无益而食厚禄,窃也;好道烦言,乱也;杀人而不戚焉,贼也。

  人言不善而不违,近于说其言;说其言,殆于以身近之也;殆于以身近之,殆于身之矣。

  人言善而色葸焉,近于不说其言;不说其言,殆于以身近之也;殆于以身近之,殆于身之矣。

  故目者,心之浮也;言者,行之指也;作于中,则播于外也。故曰:以其见者占其隐者。故曰:听其言也,可以知其所好矣。

  观说之流,可以知其术也;久而复之,可以知其信矣;观其所爱亲,可以知其人矣。

  临惧之,而观其不恐也;怒之,而观其不惛也; 喜之,而观其不诬也;近诸色,而观其不逾也;饮食之,而观其有常也;利之,而观其能让也;居哀,而观其贞也;居约,而观其不营也;勤劳之,而观其不扰人也。

  君子之于不善也,身勿为,能也;色勿为,不可能也。色也勿为,可能也;心思勿为,不可能也。

  太上乐善,其次安之,其下亦能自强。

  仁者乐道,智者利道,愚者从,弱者畏。不愚不弱,执诬以强,亦可谓弃民矣。

  太上不生恶,其次而能夙绝之也,其下复而能改也。复而不改,殒身覆家,大者倾覆社稷。是故君子出 言以鄂鄂,行身以战战,亦殆勉于罪矣。

  是故君子为小由为大也,居由仕也,备则未为备也,而勿虑存焉?

  事父可以事君,事兄可以事师长,使子犹使臣也,使弟犹使承嗣也;能取朋友者,亦能取所予从政者矣;赐与其宫室,亦由庆赏于国也;忿怒其臣妾,亦犹用刑罚于万民也。

  是故为善必自内始也。内人怨之,虽外人亦不能立也。

  居上位而不淫,临事而栗者,鲜不济矣,先忧事者,后乐事;先乐事者,后忧事。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,战战唯恐不能乂;诸侯日旦失其四封之内,战战唯恐失损之;大夫士日旦思其官,战战唯恐不能胜;庶人日旦思其事,战战唯恐刑罚之至也。是故临事而栗者,鲜不济矣。

  君子之于子也,爱而勿面也,使而勿貌也,导之以道而勿强也。

  宫中雍雍,外焉肃肃,兄弟憘憘,朋友切切,远者以貌,近者以情。

  友以立其所能,而远其所不能,苟无失其所守,亦可与终身矣。”

曾子立孝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四。曾子立孝,即曾参建立孝道。显而易见,题目用的是此文的开篇语。曾参之学,以孝行孝道名世。他认为,孝是“忠之用,礼之贵”。文章通篇围绕“忠”和“礼”进行了阐述,从而彰显了人伦和谐之途。我们说,“忠”是藏于内心的心理动机,而“礼”则是表现于外的行为规范。只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,孝道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。

  曾子曰:“君子立孝,其忠之用,礼之贵。故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,不敢言人父不畜其子者;为人弟而不能承其兄者,不敢言人兄不能顺其弟者;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,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。故与父言,言畜子;与子言,言孝父;与兄言,言顺弟;与弟言,言承兄;与君言,言使臣;与臣言,言事君。

  君子之孝也,忠爱以敬;反是,乱也。尽力而有礼,庄敬而安之;微谏不倦,听从而不怠,欢欣忠信,咎故不生,可谓孝矣。

  尽力无礼,则小人也;致敬而不忠,则不入也。是故礼以将其力,敬以入其忠;饮食移味,居处温愉,著心于此,济其志也。

  子曰:‘可入也,吾任其过;不可入也,吾辞其罪。’诗云:‘有子七人,莫慰母心。’子之辞也。‘夙兴夜寐,无忝尔所生。’言不自舍也。不耻其亲,君子之孝也。

  是故未有君,而忠臣可知者,孝子之谓也;未有长,而顺下可知者,弟弟之谓也;未有治,而能仕可知者,先脩之谓也。

  故曰:孝子善事君,弟弟善事长,君子一孝一弟,可谓知终矣。”

曾子大孝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四。曾子大孝,即曾子所倡导的大孝道。孝以尊亲为大,所以将题目标为“曾子大孝”。文章开篇阐述了“孝”的三个层次——“大孝尊亲,其次不辱,其下能养”,继而阐述了行孝和不孝的是非表现。人们对于赡养父母,往往停留在“不辱”和“能养”两个层次,所以此文于今仍有一定的教化意义。

  曾子曰:“孝有三:大孝尊亲,其次不辱,其下能养。”

  公明仪问于曾子曰:“夫子可谓孝乎?”曾子曰:“是何言与?是何言与?君子之所谓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以道。参直养者也,安能为孝乎?身者,亲之遗体也。行亲之遗体,敢不敬乎?故居处不庄,非孝也;事君不忠,非孝也;莅官不敬,非孝也;朋友不信,非孝也;战陈无勇,非孝也。五者不遂,灾及乎身,敢不敬乎?故烹熟鲜香,尝而进之,非孝也,养也。君子之所谓孝者,国人皆称愿焉,曰:‘幸哉!有子如此!’所谓孝也。民之本教曰孝,其行之曰养。养,可能也;敬,为难。敬,可能也;安,为难。安,可能也;久,为难。久,可能也;卒,为难。父母既殁,慎行其身,不遗父母恶名,可谓能终也。

  夫仁者,仁此者也;义者,宜此者也;忠者,中此者也;信者,信此者也;礼者,体此者也;行者,行此者也;强者,强此者也;乐自顺此生,刑自反此作。

  夫孝者,天下之大经也。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,衡之而衡于四海,施诸后世而无朝夕,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诗云:‘自西自东,自南自北,无思不服。’此之谓也。

  孝有三:大孝不匮,中孝用劳,小孝用力。博施备物,可谓不匮矣。尊仁安义,可谓用劳矣。慈爱忘劳,可谓用力矣。

  父母爱之,喜而不忘;父母恶之,惧而无怨;父母有过,谏而不逆;父母既殁,以哀,祀之加之;如此,谓礼终矣。”

  乐正子春,下堂而伤其足,伤瘳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。门弟子问曰:“夫子伤足,瘳矣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,何也?”乐正子春曰:“善!如尔之问也。吾闻之曾子,曾子闻诸夫子曰:‘天之所生,地之所养,人为大矣。父母全而生之,子全而归之,可谓孝矣;不亏其体,可谓全矣。故君子顷步之不敢忘也。’今予忘夫孝之道矣,予是以有忧色。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,一出言不敢忘父母。一举足不敢忘父母,故道而不径,舟而不游,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。一出言不敢忘父母,是故恶言不出于口,忿言不及于己,然后不辱其身,不忧其亲,则可谓孝矣。草木以时伐焉,禽兽以时杀焉。夫子曰:‘伐一木,杀一兽,不以其时,非孝也。’”

曾子事父母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四。曾子事父母,即曾子侍奉父母之道。文章主要阐述了“事父母”的道理,所以以“曾子事父母”标目。文中以曾参与弟子单居离对话的形式,阐明了侍奉父母之道、侍奉兄长之道,以及使唤弟弟之道。此道对于和谐人伦关系来说,无论是当时、今天和未来,都有着建设性的意义。

 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:“事父母有道乎?”曾子曰:“有。爱而敬。父母之行若中道,则从;若不中道,则谏;谏而不用,行之如由己。从而不谏,非孝也;谏而不从,亦非孝也。孝子之谏,达善而不敢争辨;争辨者,作乱之所由兴也。由己为无咎,则宁;由己为贤人,则乱。孝子无私乐,父母所忧忧之,父母所乐乐之。孝子唯巧变,故父母安之。若夫坐如尸,立如齐,弗讯不言,言必齐色,此成人之善者也,未得为人子之道也。”

  单居离问曰:“事兄有道乎?”曾子曰:“有。尊事之,以为己望也;兄事之,不遗其言。兄之行若中道,则兄事之;兄之行若不中道,则养之;养之内,不养于外,则是越之也;养之外,不养于内,则是疏之也;是故君子内外养之也。”

  单居离问曰:“使弟有道乎?”曾子曰:“有。嘉事不失时也。弟之行若中道,则正以使之;弟之行若不中道,则兄事之,诎事兄之道若不可,然后舍之矣。”

  曾子曰:“夫礼,大之由也,不与小之自也。饮食以齿,力事不让,辱事不齿,执觞觚杯豆而不醉,和歌而不哀,夫弟者,不衡坐,不苟越,不干逆色,趋翔周旋,俯仰从命,不见于颜色,未成于弟也。”

曾子制言上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五。共分上、中、下三篇。这是因篇幅所长而分。曾子制言,即曾子关于法度的善言。制,法度。曾子的有关法度的善言,可以作为君子立身处世的法则,所以以“曾子制言”标目。此文阐述了君子如何循礼的问题和“富以苟,不如贫以誉;生以辱,不如死以荣”的处世观,以及“不能则学,疑则问”的积极进取态度。

  曾子曰:“夫行也者,行礼之谓也。夫礼,贵者敬焉,老者孝焉,幼者慈焉,少者友焉,贱者惠焉。此礼也,行之则行也,立之则义也。今之所谓行者,犯其上,危其下,衡道而强立之,天下无道,故若天下有道,则有司之所求也。

  故君子不贵兴道之士,而贵有耻之士也;若由富贵兴道者与?贫贱,吾恐其或失也;若由贫贱兴道者与?富贵,吾恐其赢骄也。夫有耻之士,富而不以道则耻之,贫而不以道则耻之。弟子!无曰不我知也,鄙夫鄙妇相会于廧阴,可谓密矣,明日则或扬其言矣;故士执仁与义而明行之,未笃故也,胡为其莫之闻也。杀六畜不当,及亲,吾信之矣;使民不时,失国,吾信之矣。

  蓬生麻中,不扶自直,白沙在泥,与之皆黑;是故人之相与也,譬如舟车然,相济达也,己先则援之,彼先则推之;是故,人非人不济,马非马不走,土非土不高,水非水不流。

  君子之为弟也,行则为人负,无席则寝其趾,使之为夫人则否。近世无贾,在田无野,行无据旅,苟若此,则夫杖可因笃焉。

  富以苟,不如贫以誉;生以辱,不如死以荣。辱可避,避之而已矣;及其不可避也,君子视死若归。父母之雠,不与同生;兄弟之雠,不与聚国,朋友之雠,不与聚乡,族人之雠,不与聚邻;良贾深藏若虚,君子有盛教如无。”

  弟子问于曾子曰:“夫士,何如则可以为达矣?”曾子曰:“不能则学,疑则问,欲行则比贤,虽有险道,循行达矣。今之弟子,病下人不知事贤,耻不知而又不问,欲作则其知不足,是以惑暗,惑暗,终其世而已矣,是谓穷民也。”

  曾子门弟子或将之晋,曰:“吾无知焉。”曾子曰:“何必然,往矣!有知焉,谓之友;无知焉,谓之主。且夫君子执仁立志,先行后言,千里之外,皆为兄弟,苟是之不为,则虽汝亲,庸孰能亲汝乎?”

曾子制言中

  [解题] 本篇主要阐述了君子进退守仁、直言直行、以仁为尊、安平处卑和思仁义、能内省的道理。

  曾子曰:“君子进则能达,退则能静。岂贵其能达哉?贵其有功也。岂贵其能静哉?贵其能守也。夫唯进之何功?退之何守?是故君子进退,有二观焉。故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,而损下之忧;不得志,不安贵位,不怀厚禄,负耜而行道,冻饿而守仁,则君子之义也,有知之,则愿也;莫之知,苟无自知也。

  吾不仁其人,虽独也,吾弗亲也;故君子不假贵而取宠,不比誉而取食。直行而取礼,比说而取友;有说我则愿也;莫我说,苟吾自说也。

  故君子无悒悒于贫,无勿勿于贱,无惮惮于不闻;布衣不完,疏食不饱,蓬户穴牖,日孜孜,上仁;知我,吾无訢訢,不知我,吾无悒悒。

  是以君子直言直行,不宛言而取富,不屈行而取位;仁之见逐,智之见杀,固不难;诎身而为不仁,宛言而为不智,则君子弗为也。君子虽言不受,必忠,曰道;虽行不受,必忠,曰仁;虽谏不受,必忠,曰智。天下无道,循道而行,衡涂而偾,手足不掩,四支不被,此则非士之罪也,有士者之羞也。

  是故君子以仁为尊;天下之为富,何为富?则仁为富也;天下之为贵,何为贵?则仁为贵也。昔者,舜匹夫也,土地之厚,则得而有之,人徒之众,则得而使之,舜唯以仁得之也;是故君子将说富贵,必勉于仁也。昔者,伯夷、叔齐,仁者也,死于沟浍之间,其仁成名于天下;夫二子者,居河济之间,非有土地之厚、货粟之富也,言为文章,行为表,缀于天下。是故君子思仁义,昼则忘食,夜则忘寐,日旦就业,夕而自省,以殁其身,亦可谓守业矣。”

曾子制言下

  [解题]本篇主要阐述了君子守德而不谄媚、安贫而不妄进和乱世隐居的道理。

  曾子曰:“天下有道,则君子訢然以交同;天下无道,则衡言不革;诸侯不听,则不干其土;听而不贤,则不践其朝;是以君子不犯禁而入人境,不通患而出危邑,则秉德之士不谄矣。

  故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,不乘贫贱以居己尊。凡行不义,则吾不事;不仁,则吾不长。奉相仁义,则吾与之聚群;向尔寇盗,则吾与虑。国有道,则突若入焉;国无道,则突若出焉,如此之谓义。

  夫有世,义者哉,曰仁者殆,恭者不入,愤者不见使,正直者则迩于刑,弗违则殆于罪;是故君子错在高山之上,深泽之污,聚橡栗藜藿而食之,生耕稼以老十室之邑;是故昔者禹见耕者五耦而式,过十室之邑则下,为秉德之士存焉。”

曾子疾病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五。疾病,是病情加重之意。题目是用的“首句标其目”之法。文章阐述了先义后利、孝悌及时和交友谨慎的道理。应该说此文是曾参患病将死的遗言。

  曾子疾病,曾元抑首,曾华抱足。曾子曰:“微乎!吾无夫颜氏之言,吾何以语汝哉!然而君子之务,尽有之矣;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,言多而行寡者人也;鹰鶽以山为卑,而曾巢其上,鱼、鳖、鼋、鼍以渊为浅,而蹶穴其中,卒其所以得之者,饵也;是故君子苟无以利害义,则辱何由至哉?

  亲戚不悦,不敢外交;近者不亲,不敢求远;小者不审,不敢言大;故人之生也,百岁之中,有疾病焉,有老幼焉,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。亲戚既殁,虽欲孝,谁为孝?老年耆艾,虽欲弟,谁为弟?故孝有不及,弟有不时,其此之谓与?

  言不远身,言之主也;行不远身,行之本也;言有主,行有本,谓之有闻矣。君子尊其所闻,则高明矣;行其所闻,则广大矣,高明广大,不在于他,在加之 志而已矣。

  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;与小人游,贷乎如入鲍鱼之次,则与之化矣;是故,君子慎其所去就。

  与君子游,如长日加益,而不自知也;与小人游,如履薄冰,每履而下,几何而不陷乎哉?吾不见好学 盛而不衰者矣,吾不见好教如食疾子者矣,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!吾不见孜孜而与来而改者矣!”

帝系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七。帝系,即关于帝王的世系。文章记载了黄帝至夏朝帝启的世系,并推源其族姓的由来,对于人们了解夏代以前的历史有所帮助。

  少典产轩辕,是为黄帝。

  黄帝产元嚣,元嚣产蟜极,蟜极产高辛,是为帝喾。

  帝喾产放勋,是为帝尧。

  黄帝产昌意,昌意产高阳,是为帝颛顼。

  颛顼产穷蝉,穷蝉产敬康,敬康产句芒,句芒产蟜牛,蟜牛产瞽叟,瞽叟产重华,是为帝舜,及产象,敖。

  颛顼产鲧,鲧产文命,是为禹。

  黄帝居轩辕之丘,娶于西陵氏之子,谓之嫘祖,氏产青阳及昌意。青阳降居泜水,昌意降居若水。

  昌意娶于蜀山氏,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,产颛顼。

  颛顼娶于滕氏,滕氏奔之子,谓之女禄氏,产老童。

  老童娶于竭水氏,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緺,氏产重黎及吴回。吴回氏产陆终。

 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,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,氏产六子;孕而不粥,三年,启其左胁,六人出焉。其一曰樊,是为昆吾;其二曰惠连,是为参胡;其三曰籛,是为彭祖;其四曰莱言,是为云郐人;其五曰安,是为为曹姓;其六曰季连,是为芈姓。

  季连产什祖氏,什祖氏产内熊,九世至于渠,娄鲧出。

  自熊渠有子三人,其孟之名为无康,为句亶王;其中之名为红,为鄂王;其季之名为疵,为戚章王。

  昆吾者,卫氏也;参胡者,韩氏也;彭祖者,彭氏也;郐人者,郑氏也;曹姓者,邾氏也;季连者,楚氏也。

  帝喾卜其四妃之子,而皆有天下。上妃有邰氏之女也,曰姜原,氏产后稷;次妃有娀氏之女也,曰简狄,氏产契;次妃曰陈隆氏,产帝尧;次妃陬訾氏,产帝挚。

  帝尧娶于散宜氏之子,谓之女皇氏。

  帝舜娶于帝尧之子,谓之女匽氏。

  鲧娶于有莘氏之子,谓之女志氏,产文命。

  禹娶于涂山氏之子,谓之女憍氏,产启。

劝学

  [解题]本篇选自《大戴礼记》卷七。劝学,即劝勉人们学习。该篇内容与《荀子•劝学》有相同之处。此文应该说是作者采摘了前人的文句润色而成。文章着重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,以及应有的治学态度和方法。这些对于当今人们来说,仍具较强的启发性。

  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矣,青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水则为冰,而寒于水;木直而中绳,輮而为轮,其曲中规,枯暴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

  是故不升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;不闻先王之遗道,不知学问之大也。于越戎貉之子,生而同声,长而异俗者,教使之然也。

  是故木从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如日参己焉,故知明则行无过。诗云:“嗟尔君子,无恒安息;靖恭尔位,好是正直;神之听之,介尔景福。”神莫大于化道,福莫长于无咎。

  孔子曰:“吾尝终日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。”吾尝跂而望之,不如升高而博见也;升高而招,非臂之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非声加疾也,而闻者著;假车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海;君子之性非异也,而善假于物也。

  南方有鸟,名曰(‘虫’加‘妄’)鸠,以羽为巢,编之以发,系之苇苕,风至苕折,子死卵破,巢非不完也,所系者然也。西方有木,名曰射干,茎长四寸,生于高山之上,而临百仞之渊,木茎非能长也,所立者然也。蓬生麻中,不扶自直。兰氏之根,怀氏之苞,渐之滫中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,质非不美也,所渐者然也。

  是故君子靖居恭学,脩身致志,处必择乡,游必就士,所以防僻邪而道中正也。

  物类之从,必有所由;荣辱之来,各象其德。肉腐出虫,鱼枯生蠹;殆教亡身,祸灾乃作。强自取折,柔自取束;邪秽在身,怨之所构。布薪若一火就燥,平地若一水就湿,草木畴生,禽兽群居,物各从其类也。

  是故正鹄张,而弓矢至焉;林木茂,而斧斤至焉。树成荫,而鸟息焉;醯酸,而蚋聚焉,故言有召祸,行有招辱,君子慎其所立焉。

  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川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神明自传,圣心备矣。是故不积跬步,无以致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;骐骥一跞,不能千里;驽马无极,功在不舍;楔而舍之,朽木不折;楔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
  夫螾无爪牙之利,筋脉之强,上食晞土,下饮黄泉者,用心一也。蟹二螯八足,非蛇?之穴,而无所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是故无愤愤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;无绵绵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;行歧涂者不至,事两君者不容;目不能两视而明,耳不能两听而聪;腾蛇无足而腾,鼫鼠五伎而穷。诗云:“鳲鸠在桑,其子七兮;淑人君子,其仪一兮;其仪一兮,心若结兮。”君子其结于一也。

  昔者瓠巴鼓瑟,而沈鱼出听;伯牙鼓琴,而六马仰秣,夫声无细而不闻,行无隐而不行;玉居山而木润,渊生珠而岸不枯;为善而不积乎?岂有不至哉?

  孔子曰:“鲤!君子不可以不学,见人不可以不饰。”不饰无貌,无貌不敬,不敬无礼,无礼不立。夫远而有光者,饰也;近而逾明者,学也。譬之如洿邪,水潦灟焉,莞蒲生焉,从上观之,谁知其非源泉也。

  珠者,阴之阳也,故胜火;玉者,阳之阴也,故胜水;其化如神,故天子藏珠玉,诸侯藏金石,大夫畜犬马,百姓藏布帛。不然,则强者能守之,知者能秉之,贱其所贵,而贵其所贱;不然,矜寡孤独不得焉。

  子贡曰:“君子见大川必观,何也?”孔子曰:“夫水者,君子比德焉:偏与之而无私,似德;所及者生,所不及者死,似仁;其流行庳下,倨句皆循其理,似义;其赴百仞之谿不疑,似勇;浅者流行,深渊不测,似智;弱约危通,似察;受恶不让,似贞;苞蒙不清以入,鲜洁以出,似善化;必出,量必平,似正;盈不求概,似厉;折必以东西,似意,是以见大川必观焉。”